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信息 > 重点推荐 > 详细信息
江苏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能否让课堂焕然一新
来源: | 作者: | 发布时间:2011-10-21 15:30:53 
 江苏投入5000万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,首批31个基地入选——

  课程基地能否让课堂焕然一新

  ■本报记者 缪志聪

  苏州中学的湿地文化课程基地、锡山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、镇江中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实验课程基地……日前,这些课程基地被列入江苏省教育厅遴选的31个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名单中。

  今年江苏投入5000万元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,决定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。这一创新举措,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强烈风暴。如何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,通过师生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的方式,巩固、演示、验证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,建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的教学“新课堂”?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
  深化课程改革——

  在实验中点燃学习激情

  物理课为什么难教难学?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究竟如何培养?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镇江中学校长徐杰的脑海,在接到建设课程基地的申报书后,他和镇江中学的团队开始计划构建强大的动手实践平台,一改以往的课程教学方式,让学生高中3年获得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,以期点燃学生投身物理学习和探究的激情。

  “我们拟建设课标教材实验室、自主学习实验室、课题探究实验室和前沿体验实验室,四类实验室层次不同、适用对象不同、要求不同,前一类实验是后一类的基础,整体呈台阶式跃进。”徐杰这样描述镇江中学的全盘规划。

  “以前学生做的化学实验,多为验证式的,而等我们的开发实验室和模拟实验室建起来后,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提取材料、设计实验,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先行模拟再去实验论证。”如皋中学校长左伯华这样阐述他的观点。

 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介绍,课程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,就是要建一批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、仪器,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,师生可以利用课程基地各馆室的设施,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,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远程教育功能,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。

  放大优势学科——

  与社会课程资源对接

  在南通一中等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里,课程基地的建立是为课程实施服务的,学生的学科学习并不孤立,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,特别是利用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,最终放大学科优势,形成学校特色。

  课程基地的建设通常是开放性的,南通一中在建设物理课程基地的前期准备中,积极与社会课程资源对接,科技馆、博物馆、工厂、社区、农村、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资源都在考虑范围之内。

  仅在物理技术馆,南通一中的学生就能看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,如激光技术、低温技术、工程技术、纳米技术等,同时也能体验到物理科技在其他学科、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。

  东台沿海滩涂80多公里,有丰富的海洋资源,海水养殖、粗盐提纯等产业俱全,一门优势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放大为学校的特色。东台中学教师吴海霞以一堂“粗盐的提纯”课为例告诉记者:“在建有课程基地的背景下,我可以组织学生先参观盐场,体验粗盐制备,再参观粗盐提纯车间,通过学生实践体验,最后师生一起总结交流粗盐提纯的全过程。”

  培养优质人才——

  从升学GDP中走出来

  无论是学习方式的改变,还是学科优势的放大,归根结底是为了优秀人才的培养。谈起课程基地建设构想,马斌以数学学科为例,作了生动阐述:“如果能少做些重复性的作业,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数学,搞懂定理结论的来龙去脉,真正去思考一些问题,这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。”

  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,基地建设绝非建一个场馆,让人走进去看看就算了,而是要“影响到学生最基本的素质,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”。因此,锡山高中不仅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,还将创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摆在重要位置。通过省语文课程基地的创建,使校园读书氛围更加浓厚,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阅读者。

  课程基地的价值使命是什么?如何让高中教育从升学GDP中走出来?为什么高中千校一面的现象难以改变?马斌认为,对教育难题的破解,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。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、升华和补充,应当建设成课程教学改革中心、课程设施资源中心、知识见识实践中心、天赋特长体验中心、拔尖人才培养中心、生活技能教育中心。“要打破一张课表教学、一套试卷选拔的教育方式,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升级,领跑学习的革命,形成学生科学的认知心态。”马斌说。

  《中国教育报》